21財經客戶端   |  南財號   |  理財通   |  城市通   |  網站簡介   |  加入我們   |  聯系我們

首頁 > 南財快評 > 正文

【地評線】南財快評:葉某點名之后,上市公司董監(jiān)事應主動自查自糾

2021-05-17 16:13:05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繆因知

微博大V用戶、資深職業(yè)投資人葉某公開揭發(fā)多家上市公司、證券公司和證券基金以委托盤方拉升等偽市值管理方式操縱市場,震驚各方。初步來看,葉某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而監(jiān)管部門也已經快速回應、約談相關方。16日晚上,涉嫌操縱利通電子、中源家居兩家公司的賬戶已經被立案調查。17日,相關股票開盤暴跌。

山雨欲來風滿樓,不過面對如此大案,“圍觀群眾”要不妨有一定的耐心,不要指望短期內出結果。操縱市場本身是證券違法行為中較復雜的一種,類型多樣。即便是最簡單的“暴力拉抬”模式,也需要梳理涉案賬戶的多筆交易記錄梳理,才能得出結論。從既有的執(zhí)法記錄看,很多證券欺詐行為被立案調查到正式決定處罰的周期超過一年。

而此番被指控的違法行為更是涉及多種主體、多個賬戶、多種行為,且被指涉案均為專業(yè)機構,真有違法行為的話,手法也不會太直白,具有明顯的屏蔽性。調查工作量可想而知不會太簡單。故而,盡管大家迫不及待想了解真相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們還是應當給執(zhí)法者多一些時間,以便把這起可能的大案扎實地辦成鐵案而非糊涂案。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對操縱市場的執(zhí)法力度相當大,執(zhí)法范圍相當廣,即便調查周期長一點,過于放縱的可能性仍不大。例如,2017年鮮言因操縱案被行政罰沒34.7億元。同年徐翔操縱案被法院處以有期徒刑和刑事罰金110億元。2018年一年,證監(jiān)會就處罰38起操縱市場。2020年受疫情影響,操縱市場行政處罰結案的只有13起,但罰沒金額仍將近10億元。而且,2020年以來涉嫌操縱市場的行政執(zhí)法立案已經多達65起。

但是,“吃瓜”群眾可以等,已經被點名或可能繼續(xù)被列入“18家”名單的上市公司和相關證券公司等主體的董監(jiān)事一天都不能再等了。面對明顯的輿情和股價下挫壓力,與“點名風暴”有關的上市公司董監(jiān)事們應當立刻行動起來自查自糾。

如果確無任何不檢點之處,自然最好。但如果有疑點,“秒回”交易所的關注函,聲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jiān)事、高管無人涉案,就未必是良策。甚至若與事實不符,還可能引發(fā)獨立的虛假陳述責任。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市公司自查自糾掌握了證據或線索,可以考慮勸說相關人員主動“投案”。此次的案件看上去屬于涉及不同利益主體的“窩案”,又已經有人主動愿意爆料,故見不得人的秘密是不可能被這個利益勾結的聯盟所共同保住的。這就像博弈論中囚徒困境的典型模式,現在大概已經到了誰先交待,誰責任變輕的階段。

從另一面看,操縱市場案件的執(zhí)法者在這種人數和類別眾多的違法嫌疑人團體中使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等鼓勵“策反”、“立功”的戰(zhàn)術之空間和意愿也會大于傳統案件。

操縱市場的定責核心在于主觀心態(tài)而非客觀表現。違法者故意提升、壓低或維持證券交易價格的意圖將分散的資金進出行為和證券交易行為組織起來,導致這些看似表面合法的行為產生了扭曲市場價量的后果,產生了危害性和違法性。

故而,操縱市場當事人的口供、彼此能印證的證言、內部協議等書證在責任判定中具有舉足輕重甚至定調性的作用。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為了推進真相查明、遏制違法行為,面對新的違法行為組織形態(tài),執(zhí)法者可以充分考慮合理采用“污點證人”等方式推進。

最后,希望本案的執(zhí)法結果除了對“壞人壞事”的“血雨腥風”,也能為合法的市值管理活動進一步合理劃界。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股價高度市場化、股價與公司和股東利益高度相關的產物。合理發(fā)掘上市公司價值,也因此能滿足多方主體的利益。但由于如前所述,操縱市場的外延向來模糊,故而市值管理相關活動也成了灰色行為的高發(fā)地帶。

葉某指認的全部公司的全部行為是否均屬違法,尚待有關機構認定。但在個案爭議解決的同時,對同類的行為合法性整體做出合法性解讀,對于上市公司的長期合規(guī)經營將有重大意義。上市公司董事會們也可以密切關注執(zhí)法司法立場,并同步考慮制定或修訂本公司認可的、合理的市值管理制度。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